时光网特稿最近,演员
赵立新的一条微博,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国内中年女星面临无戏可拍的困境:“于佩尔在我国没戏拍,包括梅姨、比诺什,今年奥斯卡影后弗朗西斯更没戏:混好了在电视剧中串串恶婆婆什么的,也就这样了。(我们)跟世界的艺术价值文化观念背道而驰,自我陶醉在土豪票房观里难以自拔,满屏‘年轻漂亮’的皮囊,始终拿不上精神品质和人文关怀的台面,自娱自乐吧!”

赵立新微博截图
在去年大火的综艺节目
《演员的诞生》中,坐在导师席上的
宋丹丹曾坦言,在35岁到48岁之间这个女演员最好的时间段里,她几乎只拍了一部情景喜剧
《家有儿女》,好在这部剧在各大电视台不断重播,才没有让观众遗忘她。她无奈地说:“我做了37年演员,大概从35岁开始,就很少有人找我演戏了。”
反观由50岁以上华人女星主演的电影,则很难占据主流话语权。笔者查阅了最新的国产电影内地票房榜,发现在票房10亿元以上的29部国产片里,只有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部电影,由当时51岁的
巩俐担任主演。
再看看内地票房排名前100名,也就是票房在4亿元以上的国产片中,由50岁左右女星担任女一号的电影同样少得可怜。
50岁似乎成了华人女星的分界点,如果说40岁保养得宜,尚能和年轻小花们争一争番位和头条,那么50岁的女明星,则面临从自身到环境的多重挑战:到底是重出江湖再战一番,还退隐幕后只留下传说,都是冷暖自知的选择。
50岁女星的中年危机与事业困局
合适的剧本奇缺 主流电影观众迭代
50岁左右的华人一线女星,不少人曾经经历过大红大紫的巅峰阶段,如今她们虽然眼角多了几丝皱纹,但体力尚可,颜值依然在线,演技经过岁月的锤炼,变得愈加炉火纯青。对于男演员来说,50岁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岁月,为何对于女演员来说,就走进了难以突破的事业困局呢?
巩俐扮老演《归来》里的冯婉瑜
主流电影观众迭代 年轻人贡献票房
对女星的审美要求,远比男星更加苛刻
如果说电视剧圈尚且给中年女星留了不少“婆婆妈妈”的角色,那么电影圈则更为残酷。最近几年主流电影观众迅速迭代,越来越年轻的观众人群占据主流。
据三年前的调查显示,中国电影的主体观众是平均年龄21.7岁的城市青年——他们进电影院就是要寻找日常生活中没有的经验,或者是逃避现实。青少年成为了票房的主导者,他们自然喜欢看同样鲜嫩的面孔出现在大银幕上。
中国观众似乎没法容忍女人的脸变得苍老,一张有皱纹有故事的脸,在大多数人眼里,好像很难和美丽画上等号。这让50岁左右、甚至不少40岁以上的女星都变得处境尴尬,她们拼命装嫩不敢老去,努力维持和实际年龄并不相称的年轻感,甚至不少人在整容的路上越走越偏。
如今可以和年轻20岁的男生拍爱情戏的内地女星,好像只剩下45岁+的闫妮和许晴了,不过看看她们纤瘦的身材,还有年轻感十足的皮肤就知道,并非是观众变得宽容,只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观众们暂时忘记了熟女们的年龄。
角色定位尴尬 缺乏合适的剧本
在大IP电影里只能演“婆婆妈妈”的角色
正如演员赵立新所说,“国内电影圈自我陶醉在土豪票房观里难以自拔,满屏‘年轻漂亮’的皮囊,始终拿不上精神品质和人文关怀的台面。”
在“票房至上”的驱动力下,投资方更多偏向让那些“自带流量”的小鲜肉小鲜花们当主角,管他们演技如何,反正能天天上热搜,有观众追捧就行。
像“科恩嫂”主演的
《三块广告牌》,还有于佩尔的
《她》这类把50岁女性角色作为绝对女一号的电影,在内地几乎很难见到,很少有片方愿意为50岁+女主角的电影投资买单。
合适的剧本奇缺,这让50岁左右的女星陷入无戏可演的困局,当市场上充斥着
《何以笙箫默》、
《左耳》这种所谓的“大IP”改编电影,排名靠前的主演自然都是年轻人,50岁以上女星如果想要参演,只能在其中演些无关紧要的“婆婆妈妈”的角色,难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做主角当配角还是转型导演 何去何从?
总结50岁以上华人女星的大银幕表现,大概有这样几种典型的路子:
1、国产顶级制作大片的女主角,非常少见。
像巩俐这样的超一线女星,才有可能接到像《三打白骨精》的女一号角色,而且她也是两年才接一部戏,如果没有合适的剧本,就干脆不开工了,慢工出细活,这是巩俐的风格。
巩俐《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打酱油”参演配角,保持出镜率。
参演配角也分为两派,一派参演过不少热卖大片,代表人物是吴君如和刘嘉玲:她们自身圈内人脉广阔,人缘好朋友多,客串热门影片的机会自然不少:比如吴君如就参演过两部
《捉妖记》、还有像
《煎饼侠》这样的热卖喜剧片,而刘嘉玲也在
《澳门风云》系列片里,频频出镜。
另外一派则是“以量取胜”,参演影片虽多但量级不够,角色也比较边缘化,代表人物是
邬君梅和
陈冲。这两位都参演过
《末代皇帝》、都闯荡过国际影坛的传奇女星,最近参演的国产片却都不太给力。
邬君梅在最近五年中,拿不出一部自己担当主演的电影代表作,2017年她参演了
《烽火芳菲》等五部电影,从票房到口碑和关注度都没什么亮点,演的都是“打酱油”的配角。
陈冲也同样如此,五年中没有一部影片请她当女主角,那年她曾凭借执导的《天浴》拿过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17年她重新做回导演,筹备自编自导的新片
《英格力士》。
3、转型幕后,成为导演或制作人。
代表人物
张艾嘉,最近几年的当导演的路子走得稳扎稳打,她很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做幕后,现在偶尔也客串演演电影,大部分都是走文艺片的路线,虽然在票房上没什么亮点,但也有像
《相爱相亲》这样口碑出色的作品。转型的还有吴君如和陈冲,2017年年底,吴君如身兼主演、导演和制作人的《妖妖铃》上映,内地票房收获3.63亿元。
4、参加综艺节目、转战电视剧圈。
在《美好生活》剧中,宋丹丹强行扮老演张嘉译的妈妈,两人实际相差不过九岁
电影圈艰辛重重挣钱又少,不少女星还是转战综艺市场。
刘嘉玲就是综艺节目的常客,从湖南卫视的《我们来了》,到浙江卫视的“跑男”,再到最近的《女人有话说》,捞金捞到手软。
转战电视剧圈当然也是中年女星的常见选择,但是国产剧对她们同样不算友好:在电视剧
《美好生活》中,宋丹丹饰演
张嘉译的母亲,而后者只比她小9岁,即便戴上银色假发,两人同框的画面仍充满违和感。在电视剧
《海上嫁女记》里,45岁的
蔡少芬给30岁的
张檬当妈,引来不少观众的吐槽。
50岁以上女星的内地大银幕成绩单
笔者总结了10位依然活跃在大银幕上的50岁华人女星,她们曾经都有过辉煌的成绩,如今有的依然在电影圈风生水起,有的则是作品不多“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有一些则已经被“边缘化”,难以接到出彩的主角。让我们看看她们在最近五年内主演、参演和待上映的新片成绩单。(PS:为方便统计,影片“主演”的定义暂为在演员表中排名前四位,否则算作是“参演”。女星参演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暂未计入。)
张艾嘉(1965年)
张艾嘉属于全能型女艺人,她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出色的女性导演、编剧、制片人。她戏路宽广,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表演得游刃有余,先后参演了多位著名导演(如胡金铨、徐克、李安、曾志伟、关锦鹏、洪金宝、杜琪峰等)的作品,曾经拿过两次金马影后和金像奖影后。
刘晓庆(1955年)
今年已经63岁的刘晓庆,最近五年明显放缓了事业的步伐,她的电影作品屈指可数:一部主演的
《快手枪手快枪手》,口碑一般,票房5404万也不算出挑。一部参演的
《寻龙诀》,票房高达16.8亿,是当年最受瞩目的热卖大片——但是跟刘晓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她在片中饰演了反面角色“红姐”。还有一部将在今年暑期上映的
《大轰炸》,在这部众星云集的电影中,刘晓庆只演了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陈冲(1961年)
陈冲1976年因在
《青春》(1977)一片中崭露头角,1979年参加了
《小花》的拍摄。1981年她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先是在
《大班》一片中贡献不俗表演,后来在
《末代皇帝》一片中出演女主人公婉容。
回国后她也演过不少出色的角色。在2007年姜文的
《太阳照常升起》中,陈冲的熟女形象性感动人,堪称经典。她不仅是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还曾凭借《天浴》拿过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尽管在《绝世高手里》造型不友好,但陈冲的侧颜依然美
或许陈冲自己也感觉到了陷入瓶颈期,2017年她开始筹备自编自导的新片
《英格力士》,邀请来王志文、袁泉、霍思燕等担当主演,阵容算不错,电影讲述了一群上海知识分子和“疆二代”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故事。不知道再次当导演的陈冲,能否重现《天浴》拿下七项金马奖的辉煌?
杨紫琼(1962年)
杨紫琼待映的新片有三部,在
《摘金奇缘》中,她将出演一位刁钻的“恶婆婆”,新片
《张天志》还和“八爷”
袁和平合作,他们已经合作过《霍元甲》等六部电影了。还有一部由刘振伟执导的新片
《大闹东海》,她将饰演“哪吒”的母亲——果然不是演妈妈就是演婆婆。
巩俐(1965年)
巩俐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二那年被张艺谋挑中,在影片
《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随后两人合作过多部电影,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
《秋菊打官司》,她斩获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巩俐还曾与多位中外著名导演合作,推出过
《霸王别姬》、
《迈阿密风云》等多部大家熟悉的作品。
巩俐算是华人女星中的顶尖级人物,最近五年,她更多地是在享受生活、陪伴家人,等待值得接的剧本。巩俐接戏谨慎十分“爱惜羽毛”,她基本只演女一号,话句话说,也没什么人能请得动她。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她宁愿停工,也不愿意去热门大片里凑热闹“打酱油”。最近她一直以两年一部的速度接戏,主演的电影包括和老搭档张艺谋合作的
《归来》,还有商业大片《三打白骨精》。
吴君如(1965年)
吴君如16岁入行,早年以憨厚爽朗的搞笑银幕形象见长,曾被称为“女版周星驰”。1999年她凭借主演电影的《洪兴十三妹》获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03年凭借电影
《金鸡》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拥有两座影后奖杯。
在50岁左右的华人女星中,吴君如算是非常活跃的人物,从参演电影到主演电影,算下来五年里足足有15部之多。
她主演的电影基本都是以喜剧片为主,参演的电影则口味更杂,从郭德纲、大鹏的新片,到在内地大卖的两部
《捉妖记》,从悲情题材的《失孤》再到一些仅在香港的上映的港片,她都有参与。虽然有些电影她的戏份并不算太多,但确实是刷足存在感。
或许是想在幕后领域大展拳脚,或许是受到陈可辛大导的影响,吴君如在2017年也开始首次尝试做导演,由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
《妖铃铃》,在内地收获2.63亿票房,算是个不错的处女作成绩。
刘嘉玲(1965年)
在50岁左右的女星中,刘嘉玲算是保养得宜,颜值一直在线的人物,她的脸上很难看到岁月的痕迹。最近五年,刘嘉玲主演的影片不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
《澳门风云2》中的“莫愁”,她和王晶、徐克都合作过多次,如果不演女主角,她也可以在他们的新片中客串一把。
邬君梅(1966年)

邬君梅16岁便在黄蜀芹执导的影片《青春万岁》中担任角色。1987年,她在意大利导演贝鲁托维奇的《末代皇帝》中扮演“文绣”一角,后两度与欧洲艺术片大师彼得·格林纳威合作,拍摄了《枕边禁书》和《八又二分之一女人》,邬君梅是最早走向国际的华人影星之一,也曾是奥斯卡的评委。
遗憾的是,邬君梅在最近五年中明显被边缘化,拿不出一部自己担当主演的电影代表作,即使勉强算是“主演”的电影,也都番位相当靠后,戏份不多。
她参演的作品从数量上看并不少,2017年一共参演了
《烽火芳菲》等五部电影,但从票房到口碑和关注度都没什么亮点,说起来在
《杜拉拉追婚记》、
《我是女王》这类的时装爱情片中,确实没有她的生存空间。遇不到合适的剧本,只能演婆婆和妈妈,这让曾经演过“文绣”这样复杂角色的邬君梅,如何能施展出自己的能力呢?
许晴(1969年)
许晴最近几年最惊艳的角色,当属
《老炮儿》中的“话匣子”了,她把熟女特有的风情万种,演绎得格外动人,她也让不少观众惊呼,原来有年纪有阅历的女人,也可以如此有魅力。2018年,许晴还有一部和伊桑·霍克合作的电影
《24小时:末路重生》上映。
提到待映的新片,许晴也有不少存货,她和徐浩峰合作的武侠片
《刀背藏身》,2017年早已杀青,但目前迟没有上映,她作为女一号戏份不少。在姜文的新片
《邪不压正》中,许晴也贡献了惊鸿一瞥的惊艳形象。此外,她还参演了李仁港导演的
《刺局》,也有望在今年上映。
如果不是特意提起,很少有人会把“许晴”和“50岁”画上等号,她身上有种难得的少女感和天真感,这和她的年纪并不冲突,反而多了种微妙的融合。许晴是内地电影圈独特的存在,幸好从冯小刚到徐浩峰、姜文,大导演们都注意到了她的魅力。
蒋雯丽(1969年)
蒋雯丽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就片约不断,很得诸位导演赏识,早在
《霸王别姬》时她的表演就受到了陈凯歌好评,她曾凭借丈夫顾长卫导演的
《立春》斩获罗马电影节影后,还主演过多部收视长红的电视剧——如
《大宅门》、
《中国式离婚》和
《金婚》等——她被称为“家庭剧女王”。蒋雯丽演2008年曾尝试过当导演,她将自己的童年往事拍成了电影,名为
《兰草》(又名
《伞》),还身兼编剧一职,展现多方面才华。
最近几年,
蒋雯丽更为人熟悉的身份是——金马影后
马思纯的小姨。马思纯曾说“大家都觉得,因为我有我小姨所以好像我想进哪个组就能进哪个组。不是这样的,我小姨现在都快没戏拍了。”
这话确实不假,蒋雯丽最近五年除了给三部电影配音以外,能称得上主演的电影只有两部,一部是爱情电影
《再见,在也不见》,还有一部是徐浩峰的
《师父》。在
《师父》中,蒋雯丽饰演的邹榕邹馆长英姿飒爽,她曾凭借这一角色拿下金马奖最佳女配的提名。
除了在丈夫
顾长卫的电影里,演一些故意扮丑的配角以外,蒋雯丽是真的没什么戏拍了,这并非因为她已经年老色衰。马思纯曾晒出蒋雯丽写真说,“我亲爱的小姨,我可能十辈子也没法长你那么美。”照片上的蒋雯丽眼波流转,似有万般秘密藏在心头。真是遗憾啊,如此有成熟女人韵味的女星,竟然没有一部合适的剧本,衬得出她的万种风情。
张梦依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作者比电影更多一点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该影评有剧透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