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追光动画于洲:古典文化如何与当代观众对话?
时光策划 2025-07-23 12:45:28 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keva

 

时光网讯:“票房是有点玄学的,有时候不太能预测......”


2023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用18亿票房书写了动画电影的新篇章。时隔2年,新文化系列再次在中国文化宝库里取材,以故事集的形式呈现蒲松龄的经典,重新诠释了《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5个故事。新文化系列再闯暑期档,追光动画总裁兼《聊斋:兰若寺》监制于洲却坦言,《长安三万里》已是过去的成绩,每部电影都不会预测票房。


《长安三万里》18亿的票房传奇在前,《聊斋:兰若寺》又承载着怎样的市场期待?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为什么会采用“1+5”的篇章式结构?在《聊斋》故事已被多次影视化的背景下,《聊斋:兰若寺》还能带来哪些突破性创新?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跨越时空与当代观众对话?时光网专访追光动画总裁兼电影监制于洲,深入解构了这些值得深思的命题。

491个故事中挑了5个不想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 

流传于清代的《聊斋志异》,收录了大量由蒲松龄在坊间搜集并加工过的离奇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书中爱情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男女主人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都被蒲松龄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决定从《聊斋志异》中取材时,项目主创团队通读了400多个故事,基于电影时长的考虑,最终选取了5 个进行打磨。“《崂山道士》《聂小倩》《画皮》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莲花公主》和《鲁公女》可能会有些新鲜感。”创作团队所选的 5 个故事,既希望观众不陌生,也希望为观众带来新鲜感,还希望经典重新焕发新生,能被新一代观众了解并喜爱。

拿《崂山道士》来说,故事讲述了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成后归家。好逸恶劳的王七把师父的“不可生邪念”的教诲丢在脑后,结果自食其果。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将故事拍成木偶动画片,成就了中国动画的一大经典,影响了好几代人的成长。


但于洲做过一个调查,70 后、80 后甚至 90 后可能还会对《崂山道士》有所了解,但来到95后和00后这一代,就很少有人看过这部来自美影厂作品,也并不知晓《崂山道士》这个故事。“所以《聊斋:兰若寺》也希望体现传承的意义,让经典被新一代观众重新认知”。

《聊斋:兰若寺》采用了“1+5”的篇章式结构呈现,这在中国动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于洲解释,之所以采用篇章式的结构,一方面是不想对聊斋原本的故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而正因为不想大刀阔斧地改编,聊斋相对较短的故事就不太容易撑得起一部电影。

 

于是就自然地萌生了用篇章式结构呈现5个故事的想法。1条主线串联的5个故事都发生在兰若寺这个地方,相当于兰若寺见证了沧海桑田,时代更迭,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电影以书生与精怪的组合成为时空线索,将5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又巧妙地把它们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了。


从《崂山道士》这个寓言故事讲起,到《莲花公主》通过孩童窦旭和公主莲花诠释童真的美好,再到《聂小倩》演绎乱世人鬼情、《画皮》再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夫妻情,《鲁公女》生动诠释一诺千金的生死情,于洲介绍,“情” 字如丝,《聊斋:兰若寺》这五个故事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沧海桑田又情脉相连 ,恰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底色。

研究过其他聊斋作品的可取之处把《聂小倩》故事背景变成了民国时期
在《聊斋志异》400多个故事当中,《聂小倩》与《画皮》拍过很多次了。前者化作“倩女幽魂”的经典IP,宁采臣与聂小倩的人鬼绝恋早已刻进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摇曳的青灯、幽怨的琴音,成了难以复刻的东方浪漫符号;

 

“画皮”则变成探讨人性真伪的诡谲意象,无论是妖怪剥皮换面的惊悚瞬间,还是陈氏与丈夫的情感纠葛,都在不同时代的演绎中沉淀为观众的记忆。

 

面临着“珠玉在前”的压力。于洲也坦言,团队研究过其他聊斋作品的可取之处,但落到具体的细节,他们并不希望复刻经典,而更多是遵循原著的精髓和内涵,再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创作。

比如,《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执导的《聂小倩》,就把故事背景架设到了民国时期,让倩女幽魂的旋律撞上乱世烽烟,青灯古寺变成了旧上海的斑驳巷弄,聂小倩的衣袂翻飞间,既有古典的空灵,又添了几分时代的苍凉。

 

《长安三万里》另一位导演谢君伟则操刀了《莲花公主》,让天真无邪的孩童窦旭和乖巧可爱的公主莲花成为主角,借鉴了唐代建筑和福建土楼元素,构建出童趣盎然的蜜蜂王国,整个篇章洋溢着出甜甜的童趣。


此外,毛毡质感的“崂山道士”篇中,嫦娥跳舞段落融入霓裳羽衣舞的经典造型,同时抓住原著里藏不住的幽默基因,把王承求仙的荒诞经历酿成一坛笑中带悟的佳酿;

 

《画皮》则结合了当下的女性视角,以妇人陈氏的视角重塑经典,并巧妙地融入宋韵古画的质感;《鲁公女》构建的东方亡者世界,让奈何桥的石板缝和孟婆汤的蒸汽里浮沉着前世的倒影,以还原古典意像的气韵。

6个独立的故事分别出自6组导演之手,各有各的特色与风格。“相当于拍了6部电影”。于洲笑言,因为6组导演需要磨合,6个故事也需要有机统一,所以拍这部电影,开会的次数比之前翻了好几倍。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功夫,最终才把它们浓缩成152分钟的精华。


2023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用18亿票房书写了动画电影的新篇章。时隔两年,于洲说《长安三万里》已是过去的辉煌了,如今更重要的是,做出更好的作品。谈及对《聊斋:兰若寺》的期待,于洲称,追光的每一部的电影都不会专门去预测票房,“因为票房是有点玄学的,有时候不太能预测。只能尽力把片子做到最好,上映后就交给市场和观众了。”

 

古典文化与当代观众对话动画电影将会继续挖掘传统文化
作为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也为后续作品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长安三万里》立项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复兴的浪潮。” 于洲坦言,年轻观众有着天然的文化自信,对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历史人物充满兴趣。基于这样的观察,追光动画才将唐诗这一深入人心的文化基因搬上银幕。“希望用电影的方式,把这些文化宝藏以打动人心的形式呈现出来。”

 

于洲表示,《长安三万里》之所以能引发男女老少的共鸣,且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会有不同感悟,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跨越时空的力量。

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让不少不看动画电影的观众走进影院,这一现象让于洲非常振奋。“动画电影现在正处于上升期,受众越来越广泛了。”

 

他认为,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票房,更在于打破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的固有认知,它的成功,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叙事、视觉效果以及文化内涵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现象级的突破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高了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期待值。


从《长安三万里》的出圈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红,国产动画电影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动画电影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因为不只是票房,衍生业务和 IP 价值都不可估量。动画角色不会变老,没有档期限制,生命周期更长。这种特性让动画 IP 能持续发挥影响力,形成长久的文化价值。”

 

在于洲看来,动画电影挖掘传统文化这条路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从 “新传说”和“新神榜”系列再到“新文化”系列的《长安三万里》和《聊斋:兰若寺》,再到计划中的《三国第一部:争洛阳》《水浒1:风雪山神庙》,“几千年的文化宝藏,值得用动画电影好好展现。” 

正如于洲借用《长安三万里》片尾的台词:“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他始终觉得,传统文化会在当代创作中焕发光彩。

时光策划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部评论

时光网官方认证机构

4

3

手机购票 方便 实惠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有害信息投诉举报电话:4006-059-500 举报邮箱:service@mtime.com
北京动艺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6-2025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715号京ICP备06000714号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5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35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