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正的坏消息,并不像电影般那样有很多戏剧化的铺垫,它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中突然出现,令人措手不及。

“电子骑士”本名严蓬,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影评人与科幻评论人。
严蓬老师热爱电影,很多同行和影迷,都曾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影院中见到过他,有时是在映后分享活动上,他孜孜不倦地向在场的观众讲解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的读到见解,有时是在普通的观影场,他像你我一样在影院中感受电影的无限魅力。
严蓬长期从事影视评论及科幻文化研究,曾任《环球银幕》执行主编、时光网高级编辑,并参与多部科幻影视作品的策划开发工作。2017年出版科幻电影专著《银河系科幻电影指南》,2023年主持首届泰山幻想文化大会论坛,探讨中国科幻发展历程。
对于时光网来说,严蓬老师也曾留下过不少工作印记。
2024年12月,严蓬受邀成为“时光大赏之时光特邀荐片人”,推荐了2024年自己最喜欢的五部作品。

2021年,在时光沙龙“当速度遇上激情,电影超级IP如何炼成”的特别活动上,严蓬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现场。
2010年-2012年,严蓬曾在时光网担任高级编辑,撰写过大量重磅策划类稿件。

2021年“时光沙龙”活动现场,严蓬(右
电影人王双曾任时光网主编,与严蓬有过非常多的工作交集。
他在朋友圈发文悼念,“曾经的时光网战友、科幻同路人、著名影评人严蓬(笔名:电子骑士)突然辞世离开了我们,太震惊了,我到现在仍难以接受,去年一起见面吃饭聊天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严老,走好,我们会带着你对电影和科幻的挚爱继续前行。”

在王双眼里,“我一直在把严蓬当做科幻的同路人,因为我们都是科幻迷和重度影迷。”
“当年在时光网的时候,他既是记者也是高级编辑,他的英文很不错,翻译了很多海外稿件,重要的采访也做了很多。他的影评写的很好,对电影的认知比较深刻,观影口味非常广。他更擅长海外和迷影方向,深度拓展了时光网影迷群里的迷影文化。”
“严蓬见证了电影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他从纸媒转型到了网站,也见证了时光网一步步发展成报道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行业媒体。他是科幻和迷影文化的传播者,后来很多的影迷在微博上请教他一些问题,他的回复都非常谦逊。”
“他是个非常绅士儒雅的人,总是很耐心去倾听我的意见。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战友,非常有团队合作的精神,编辑部的很多编辑和记者都和他请教过相关的问题,他总能解答出来。”
王双眼里的“严老”,当年长得比较“着急”,但后来很多年也几乎没怎么变过,不管是他的外貌还是灵魂,都和当年在时光网的时候一样,没什么变化。
王双和严蓬,一直在电影行业里冲在一线,他们见面时,几乎聊的所有的话题都是关于电影。
在王双看来,“这是因为大家对电影抱有特别真挚的爱,所以聚在了一起,很多离开了时光网的人,都还是会怀念这个地方,因为电影,因为对电影的热爱,所以我们成为了朋友,所以我们的工作有意义。”

(电子骑士)严蓬在2025年7月的随笔
自媒体公号“枪稿”主编徐元,在2010年时加入时光网,他曾和严蓬在时光网共事过两年。22年他和严蓬一起做了腾讯视频的付费电影课节目,23年还一起做过《解码三体》(配合腾讯版《三体》剧集的纪录片)的节目。
徐元回忆道,"当年我们都是从纸媒出来的媒体人,严蓬是从《环球银幕》,我是从《电影世界》,我们不仅爱好相投,还是北师大的校友。”
“因为比其他同事年纪虚长几岁,当时大家开玩笑,管我们一个叫‘徐老’,一个叫'严老'。”
徐元觉得,严蓬对行业的的贡献,不能仅仅用“影评人”来概括,他是科幻文艺(文学和影视)的狂热爱好者、是使命感很强的推广人,也有典型的老北师大人的谦和君子气质。
“他是那种不太给你那种很强感受的人,但会一直都在,很书生气,他特别温和,对人很有耐心,也很能体谅别人,但是在专业的意见上,又会去跟人争辩,有点绵里藏针的意思。”
对于严蓬的骤然离世,徐元忍不住感慨:“很意外很痛惜,他走得很突然,无法想象他在最后的时光是怎样挺过来的。”
“人生无常,作为一个从事文字工作或者说媒体工作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文字,给这个世界留一些信息,留一些念想,留下一点有意义的东西,这是我们做这行的意义所在。”

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彭可,曾任时光网高级编辑,当年她是严蓬的同事,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听闻严老猝然离世的消息,不敢相信,不忍相信,整整一天悲伤逐渐蔓延。影迷们熟知的电子骑士,在我们时光网老同事口中,是永远和蔼温柔儒雅的‘严老’。他不仅仅是我曾经一起共事过的前辈,亦是我写影评的引路人。”
“2012年,我离开北京回重庆时,我们曾聚餐话别,后来他介绍我给《环球银幕》撰稿,让我能够继续在教职业余延续写作的热忱。这些年有好几次机会以为能见面,却总是不凑巧失之交臂,如今想来,抱憾不已。前几日备课,翻出他曾经分享给我的影评人的八项职责,其中有一条是‘给予好电影人应得的赞誉’,勤恳、博学,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热爱事业的严老,值得这样的赞誉。”
电影博主何牧歌,认识电子骑士(严蓬)老师,已经快20年了。
他回忆到,“之前总在科幻和电影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对我们八零后这一代喜欢科幻电影的影迷而言,只要买过当时的电影杂志,就多多少少能看到严老师的文章。”
“十几年前,我在时光网兼职翻译国外的电影新闻和写票房分析稿,也把博客移到了那里,恰好严老师也去那边工作,偶尔也对我写的票房分析提意见,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有时候我写的票房分析,因为写稿时间卡得很紧,难免有时对新片的描述有疏漏。严老师看到了会给我提意见,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他喜欢的电影,比如说科幻题材的,我也会找他问问他的意见。这应该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还是会帮我的忙,他的脾气实在太好了。”

严蓬的微信朋友圈封面
严蓬老师给很多行业内人士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的专业知识,还有他儒雅随和的言谈举止,以及至诚至真的迷影情怀,去年他还花了七个月时间,为爱发电翻译了卡梅隆导演的自述。
凡是与他略有交集的人,都会感受到他对科幻与电影的挚爱。
很多人会好奇,严蓬为何会给自己取名为“电子骑士”。
他自己曾这样解释:这个笔名来自最初起的网络ID: cyberknight,其中cyber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前缀,knight自然是骑士的意思。
当时还是网络初兴的时期,他觉得做一个虚拟空间的骑士,听起来很酷很有感觉,前卫又古典,就从网络时代一直沿用到了写影评时期。

在社交媒体中,严蓬标记过最后一部想看的电影是《阿凡达:火与烬》,如今电影还未上映,却斯人已逝,这个普通的记录,如今格外令人感伤。
《炎拳》中这样描绘人死后会去的世界:人们会来到电影院里,手里拿着爆米花和可乐,寻找自己的座位坐下,银幕上会一直播放有趣的电影,直到永远。
希望严蓬老师,可以去到那座电影院里,享受光影的乐趣。
编辑: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