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五年前,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领奖台上的聚光灯,把黄晓明的轮廓照得格外清晰。站在领奖台上的黄晓明,凭借《烈火英雄》摘得最佳男主角殊荣,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彼时的他仍是那个面容俊朗、气宇轩昂的银幕英雄。但没人预料到,那尊影帝奖杯不是他演艺生涯的巅峰收束,而是一场彻底颠覆的序幕。
从那之后,银幕上的黄晓明,渐渐让观众“认不出来了”。

同年,他拍了《戴假发的人》。秃头、暴瘦,瘦到几乎脱相。之后,分别合作新生代导演程亚楠与魏书钧,《即兴谋杀》和《阳光俱乐部》接连而来,一会是身份神秘莫测的医生,一会又是认知水平低于常人的“孩童”。从形象到气质,从表演到状态,他渐渐地完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自我颠覆。
去年,《阳光俱乐部》助他捧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影帝奖杯;今年,同一部电影又将他再次推向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候选之列。
只是谈及再次冲击大奖,他的回答有些淡然:“提名就挺好,不能期望太高。”
和几年前相比,黄晓明的心态似乎已经不同了。趁着电影《即兴谋杀》上映之际,时光网与他进行了一场难得的对话,聆听这位荣誉加身的影帝,讲述近年与新导演共同成长的日子以及甘愿“颠覆形象”背后的故事。

“如果真想为中国电影做点什么 那就从支持新人创作者开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
功成名就的影帝为何甘愿陪伴新导演试错?黄晓明给出了他的答案。
《即兴谋杀》是程亚楠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黄晓明作为特别主演,饰演身份神秘的罗医生。他很少涉足惊悚悬疑电影,但他愿意试一试,希望借此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成就一位领军者。

“《即兴谋杀》是一部美学风格明确的类型片,导演在视觉与节奏上都把握得不错。”
电影临近上映之际,黄晓明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荐这部作品。在他看来,如果真想为中国电影做点什么,那就从支持新人创作者开始。
从《最后的真相》的李太阁、到《即兴谋杀》的程亚楠再到《阳光俱乐部》的魏书钧,支持和陪伴新生代导演成长, 已然成为他近年创作的重要支点。

每接到一个剧本,为角色撰写人物小传,是黄晓明多年不改的习惯。
拍《中国合伙人》时,把自身奋斗的经历和不服输的精神与“成东青”交融在一起,不少表演段落都是即兴而来;到了《烈火英雄》,提前一个多月做准备,除了深挖原型人物的经历,还将个人生活经验投射进“江立伟”身上;到了《即兴谋杀》中他也靠对角色背景的了解,表演补充了“罗医生”对何夫人的“前史”。
与何氏家族的渊源、对何夫人难以言说的情愫,因把吴丽云(邓家佳 饰)介绍给何先生而间接破坏对方家庭而深埋的愧疚.......那些没写进剧本的心思,最终都藏进了表演细节里。抽烟斗时慢悠悠的姿态,眼神里让人摸不透的琢磨,甚至看似稀奇古怪的行为举止,其实都是在强化罗医生的神秘感。

在电影中,罗医生与何氏家族羁绊极深,始终辗转在何思怡(李庚希 饰)和吴丽云之间,因此黄晓明与李庚希、邓家佳的对手戏十分密集,且在这部惊悚悬疑电影里,三位演员合作塑造的氛围都“有点吓人”。
回望《即兴谋杀》的拍摄,黄晓明透露,几乎每场戏都会准备两种处理方式,“一种顺着演,一种反着来”。作为演员,他会跟导演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最终会尊重导演的决定,拍到满意为止,让后期有更多选择。
聊起是否想过自己当导演,他笑言:“不是没动过心思,但总下不了决心。”在演员这条路上,他还没有“演够”,比如想拍科幻片,也想拍喜剧片,想花更多心思在类型片上。“一旦做导演,精力就分散了。不如专心多做几年演员,导演的事,不急。”
演了很多不同的人物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记得了霸总”
《即兴谋杀》拍摄刚收尾,黄晓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阳光俱乐部》的筹备,第一件事就是增肥30斤,最胖的时候一度达到85公斤。
他是易胖体质,增肥的日子倒过得快乐。每天不用忌口,顿顿能吃到心满意足。只是那阵出席公开活动,未免也会被大众调侃“老态龙钟,脸部浮肿”。
当时只有他心里清楚,这是角色需要的状态。“嘲讽”听完就罢,也不辩解。而且,那不是他第一次为角色去“折腾”自己的身体了。

前几年拍《戴假发的人》,把头发剪稀,靠“蔬菜汁减肥法”疯狂减重,不吃主食,不停健身,一度瘦到几乎脱相。“脸都是绿的,在片场感觉心脏停跳了一下,把导演吓坏了。”面对身体发出“吃不消”的信号,黄晓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可惜有些电影费尽心思拍出来,市场反应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他坦言,不是为了票房去接戏,更多时候是被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所吸引,“演员的使命是帮导演完成电影该有的样子。都不会知道电影最后的命运会如何,演员尽力去做就好了。”

对于很多角色,黄晓明都问心无愧。
早年出道时,为了争取《大汉天子》中的“刘彻”一角,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骑着单车上门毛遂自荐;后来翻拍经典作品《新上海滩》,为了贴近“许文强”的隐忍与深情,入戏太深,现场拍到一度哽咽;为了演好《烈火英雄》中逆行而上的消防员“江立伟”,短时间内就学习会大量关于消防的技巧和知识。
还有《风声》中阴狠毒辣的日军特务课机关长“武田”、《中国合伙人》里从土气青年逆袭成商业精英的“成冬青”......在很多角色身上,黄晓明都倾注了心血。
然而,大概是在爱情剧中的人设深入人心,也可能是在综艺节目中的言论过于霸气。黄晓明留给大众的“霸总”印象,盖过了很多角色的光芒。以至于演了很多不同的人物,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霸总”形象。
聊到这儿,黄晓明也忍不住笑了:“演过很多角色,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只记得霸总。”

时隔五年再次冲击金鸡奖影帝 “提名就挺好,不能期望太高”
“霸总”其实早就变了。
五年前,黄晓明凭借《烈火英雄》摘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殊荣,站在台上的他表示,想把自己经营成一家“百年老店”,希望每一个角色都有一点点改变。
自那之后,他确实没有“食言”。曾经的“霸总”和“枭雄”标签被他一次又一次剥离,取而代之的是落魄律师、是神秘医生、是特殊人群,是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银幕上的他,渐渐让观众“认不出来”。银幕外的他,也希望通过考博继续在学术路上耕耘。只可惜,自我颠覆未必架得住非议的侵袭。电影内外,过去几年的黄晓明,依然是舆论场上的焦点。面对外界的评价,他会让工作人员把所有的声音都告诉他。赞赏的,批评的,他全盘接受。
只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也学会了和各种各样的舆论共处,有时候甚至觉得,网友比他更了解他,于是会把网友当成老师,把网友的评价当成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黄晓明的心态在慢慢转变,时至今日,已经愈发平和。
这种平和也体现在他对荣誉的态度上。谈及即将再次冲击金鸡奖影帝宝座,他没有急切的渴望,反而有点淡然的感觉:“提名就挺好,不能期望太高”。

“感恩曾经懦弱的我,曾经不自信的我,曾经幼稚的我,曾经不聪明的我,曾经纠结的我,现在我学会享受这一切了。”
回望每个阶段走过的路,他不再纠结于得失,“当时都尽了最大努力,这就够了”。
编辑: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