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王家卫电影——十年回忆
魏知超疯狂钻石 2007-10-26 14:04:00

 


 

花样年华·王家卫电影——十年回忆

 

 


 

上篇:《花样年华》

 

      评论《花样年华》本应是至少一年以前的事(本文写于2002年),之所以现在才决定写一篇关于《花样年华》的文章,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没有任何信心将我的观点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以纯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注1)。即使是我边看电影边向朋友解释,也仅有很少的朋友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我费了点儿心思,加了几幅插图,希望能说得尽量清楚一点。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指望哪怕是任何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同意我的观点,我不期待得到任何人的认同。


 

(注1:写这篇文章的2002年,网络还没有进入富媒体时代,BBS论坛贴图都很困难,这篇文章最早只好在网易的“香港制造”论坛贴了文字版,然后在文中附了一份带图版文档。当然,那时也没有网盘,文档是挂在学校的ftp上的,观者寥寥。)

 

王家卫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卫电影

      看过不下十篇关于《花样年华》的影评了,大家谈论它的怀旧,谈论它的音乐,谈论它的摄影,谈论张曼玉的旗袍,谈论梁朝伟的影帝头衔,谈论王家卫……唯独没有人谈论《花样年华》的情节,至少没有人深入谈论过。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但是故事情节的脉络却没有人真的关心过。我觉得这对一部电影来说是件挺悲哀的事,因为毕竟情节才是一部电影最基本的元素。但王家卫的电影太特殊,很多非王家卫影迷认为王家卫电影根本无情节可言,而王家卫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卫电影的情节为傲的。而《花样年华》的电影语言简练到了极致,以至于连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在面对它时也显得不知所措。《花样年华》是遭到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唾弃的,“看不懂”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这是一部王家卫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卫电影。


王家卫的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卫电影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看不懂也无所谓,体会体会感情也就可以了。但是我敢说,如果你没有看懂《花样年华》的情节,那你就无法真正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其实《花样年华》的情节并不复杂,造成它如此晦涩的原因大概有这三点:


      第一个原因,王家卫。《花样年华》是一部由梁朝伟的表情来推动情节发展的电影。这种推动情节的极端方法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观影经验中唯一一次遇见。很难想象的是,梁朝伟的几个眼神就构成了影片情节的支架。而这,当然是王家卫的构思。很多人对梁朝伟得到戛纳影帝感到很不屑,说他凭本色演出就拿了个影帝,或者说这个影帝头衔是戛纳评委补偿给他的,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很遗憾——你根本没有看懂梁朝伟在《花样年华》里演什么。如果你愿意再看一遍《花样年华》的话,我建议你什么都别管,注意看梁朝伟的表情就行了。


      更妙的是,《花样年华》的不少重要情节都是在那几段MTV式的慢镜场景中交代的。恐怕这几个场景出现时大部分观众都趁机打个盹或是陶醉在美妙的配乐中,而无暇去理会银幕上男女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了。

   

梁朝伟的表演是《花样年华》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原因,“剪刀手”张叔平。《花样年华》的镜头已经到了少一个镜头则太少的地步——张叔平在《花样年华》里除了把能穿上的旗袍都穿在张曼玉的身上外,还把所有能剪的镜头都剪掉了(张叔平兼任本片的造型设计与剪辑)。


      举个例子,周慕云约苏丽珍吃饭,只有两个镜头,王妈接电话——餐厅见面。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如果换成一般的导演和剪接,这可能需要以下这组镜头才能把这件事交代清楚:铃响——王妈接电话——叫苏丽珍接电话——苏丽珍接电话并与周慕云通电话——前往餐厅——见面。


       还有个例子,苏丽珍去周慕云家借报纸,聊起武侠小说:


       周慕云:我有很多武侠小说,要看给你拿.
       苏丽珍:不用了,下回再麻烦你,谢谢.
       周慕云:不谢.


       紧接着的下一个镜头,已经是另一天了,苏丽珍穿着另一件旗袍拿着一摞武侠小说来还书了。中间还是没有任何过渡。 

 

借报纸

 

还书

 

      电影镜头简约到极致,这对于大多数对电影语言并不敏感的观众来说就相当晦涩了。《花样年华》的情节本来够拍成琼瑶剧,但是在张叔平的剪刀下成了一部看似缓慢实则十分紧凑的电影。

  

      第三个原因,张曼玉。张曼玉光芒太耀眼了,以至于所有的目光都被她吸引。当他和梁朝伟一起在影片中出现时,大家都只注意看张曼玉而忘了留意梁朝伟在干什么,很多情节就因为没看见梁朝伟的某个眼神而被错过了,留在记忆里的只剩下张曼玉和她的旗袍。这当然不能怪张曼玉,她的确太出色了。

        


你可曾留意这时梁朝伟的眼神?


      总之,《花样年华》的晦涩其实并不在于它的情节,而在于它令人惊叹的电影技巧。所以很多人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其实有点不公平,它的内容很丰富,只是藏得太隐秘罢了。


      好了,我要开始“肢解”《花样年华》了。

 

 

 

 

 

 

 《花样年华》——爱、复仇与忏悔


      《花样年华》说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复仇与忏悔的故事。请不要误会,这并不是一部惊险片,《花样年华》当然首先是爱情电影,只不过它的大部分篇幅描述的却是梁朝伟复仇的故事。或许说得更恰当一些,《花样年华》所描述的是复仇过程中爱与恨的矛盾以及其后的忏悔。


      这也许和你所了解的《花样年华》相差太远了。还是让我们一起回到《花样年华》的情节中去,来重新体会一下王家卫这个让人费解的故事: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
       她一直羞低着头,
       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周慕云、苏丽珍两家人一起搬家,成了邻居。苏、周二人先后发觉周太太和陈先生(苏的丈夫)有染,但一直没有完全确信,直到有一次周看到苏有一个和他太太一样的皮包,于是把苏约出来吃了顿饭,把话说明了。


      苏丽珍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开始的....”——于是他们各自演起对方的配偶,开始“表演”周太太和陈先生“是怎么样开始的”。


      “表演”之一:

       

       苏丽珍:你这么晚不回家,你老婆不说你?
       周慕云:已经习惯了,她不管我...你呢?你先生也不说你?
       苏丽珍:我先生早就睡了.
       周慕云:...今天晚上别回去了.
       苏丽珍:我先生不会这么说的.
       周慕云:那他怎么说?
       苏丽珍:反正他不会.   
 
        (两人再次来过)
      
苏丽珍:你这么晚不回家,你老婆不说你?
       周慕云:已经习惯了,她不管我...你呢?你先生也不说你?
       苏丽珍:我看他早就睡了.
        (苏用手抚摩周的外衣)
       苏丽珍:我真的说不出口.
       周慕云:我知道.....事到如今,谁先开口已经无所谓了.
       苏丽珍:你知道你老婆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苏离开周离去)

 

 

                

“表演”之一

      

       数日后,周与苏在一间餐馆吃饭。


  这是最体现张叔平“剪刀手”风格的段落——你是否注意到,这一段里他们其实吃了两顿饭。

    

 

    第一顿饭:

      

       苏丽珍:你帮我点,我想知道你老婆喜欢吃什么.
       周慕云:....那你先生喜欢吃什么?
        (周给苏盘里放了些调味品)
       周慕云:吃的惯吗?
       苏丽珍:你老婆挺能吃辣的.
   

 


注意周和苏的服装

    
      第二顿饭:(镜头一转,其实已经是过一段时间后的另一顿饭了!)


  

精妙的蒙太奇:镜头一转,苏已换了套旗袍!


  
    再看他们的对话:
 


       苏丽珍:今天干吗打电话给我的公司?
       周慕云: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苏丽珍:你倒挺象我先生的...油腔滑调.

  
      ——他们的关系似乎已更进一步,而且他们还是在“表演”周太太和陈先生,想通过表演来感受周太太和陈先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再看下一幕:


       (周和苏在车上)
       苏丽珍: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周慕云:怕你不高兴嘛.
       苏丽珍:那以后再也不要打给我.

  
      这一幕看起来好像是上面那顿饭吃完后回家,其实这应该是很多天后的事了。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可能还是在“表演”。)
  


         


他们又“换”了套衣服(周的眼神是不是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了?)

     

      接下来,周慕云收到一封他太太从日本寄来的信,周和苏意识到周太太和陈先生已经一起住在日本了。
       

       苏丽珍:“你猜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于是紧接着镜头一转:
 

 



  

      上面这一一幕就是“表演”之二:“他们现在”正在干的事。——这里本来有一段床戏,被王家卫剪掉了,只留下这一个镜头,剪得好!你可以理解为——周和苏什么都没做,他们本来想表演“他们现在”正在干的事,不过这段“表演”没有“演”成。用苏丽珍的话说,就是“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       

 

      

      接着的情节是,周慕云病了一场,病愈之后周与苏在街上邂逅。周邀苏一起写武侠小说。


 

开始写作前心事重重的周慕云


      周与苏合作写武侠小说,孙太太一家与顾先生一家外出吃饭回来,顾先生大醉,苏怕引起邻居闲话,在周家没敢出门。
       

    

      第二天晚上,她才换上周太太的鞋,假装从外面回来。
      


留在周慕云家的苏丽珍的拖鞋


      我先在此打住,到这里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周慕云的心理历程。一开始,他好奇,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和苏丽珍也是同病相怜。后来,随着周太太和陈先生的情况日渐明朗,再加上身临其境的“表演”,好奇开始转变为嫉妒,恨心渐起。找不到陈先生,恨屋及乌,那就只有向苏丽珍报复了(当然,更深层次的心理仍是向陈先生报复:你破坏我的家庭,那么我也不会让你的家庭安宁)。而向女人报复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让她爱上你,然后把她抛弃。

 

        回到情节。那一晚苏丽珍走后,周慕云在家里抽了一支烟: 

 


      王家卫用了他那种标志性的抽帧慢镜头来表现这个不被人注意的镜头,这是有意的。看来看去,周慕云都是在这里酝酿了他的“复仇计划”——征服,然后抛弃。

        

      周慕云的计划得以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他也感觉到苏丽珍有点儿开始喜欢他了。这从前面周慕云生病时苏丽珍给他煮了芝麻糊这段可以看出来。就算周不一定知道苏是有意的,但从病后与苏邂逅时苏的反应,周应该能感觉到点什么。


      周的计划很简单:借写小说之名,在外面租间房,并继续邀苏一起写作,为两人在一起创造更方便的环境。只可惜,苏丽珍没有接受他的提议。看一看他们对话: 

 

       苏丽珍:干吗无缘无故请我吃饭?
       周慕云:今天收了稿费,你的那份又不肯要,只好请你吃饭.
       苏丽珍:其实关我什么事?我只是在旁边打打边鼓而已.
       周慕云:过一阵我可能会多写一家报纸...今天有人打电话来约稿.
       苏丽珍:是吗?那么急,你应付的了吗?
       周慕云:所以想找个地方.
       苏丽珍:干什么?
       周慕云:写东西啊.以后你过来方便一点,虽然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但我不想别人误会,你...你觉得怎么样?
       苏丽珍:何必要浪费钱呢?....其实全都是你自己写的,何必多此一举呢?

  


“何必多此一举呢?”苏丽珍没跨出这一步。
  

      所以周的计划落空了。

 

 

计划落空。周慕云在露出短暂的失落表情(上)后,很阴沉地望着苏丽珍的背影(下)。

       

      周慕云需要补救他的计划,他的补救计划也很简单:玩失踪。因为他相信,苏丽珍是希望跟他在一起的,只是她没有勇气这样做,她需要被“推动”一下。所以周索性躲起来,这样反而能让苏丽珍主动来找他。欲擒故纵。


      于是,周慕云在他的新住所“躲”了起来。

 

 

先在窗前(我也不知道这是窗还是镜子,我暂且认为这是窗子吧)看了一下,然后冷笑!

       

      周慕云“失踪”几天了,苏打电话到周的单位,周的同事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苏很焦急。终于,周给苏打了个电话:


        苏丽珍:“喂...你在哪里啊?......”

 

苏丽珍很焦急地赶往周的新住所


 

      而这时在新住所里的周慕云呢?沉着脸站在窗前——

 

 

      听见苏按的门铃声后,低下头——

 

 

      笑了——

 

看不出来是冷笑还是苦笑,我想两者都有吧。冷笑是因为计划成功,苦笑是因为也许他现在就有些犹豫了:“这样的报复有必要吗?”——他是不是也发觉了在他心底其实藏着对苏丽珍的另一种感情?

       

      接下来,与周慕云见面(被张叔平或王家卫剪掉了)后,苏丽珍从周的房间里出来:


       苏丽珍:我明天再来看你.
       周慕云:不用了,我休息一会就好.
       苏丽珍:没关系,就一会嘛,我给你买点吃的,你想吃什么?
       周慕云:随便.
       苏丽珍:那好,我走了,你早点休息.
       周慕云:回去打个电话给我...你不用说话,响三下就好.
       苏丽珍:...好.
       周慕云:...我没有想到你会来.
       苏丽珍:...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明天见.


 


“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

 
      苏丽珍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但是——

 

 

  本要离开的苏丽珍在走廊尽头停住了,停了很久。镜头一转(又是典型的张氏蒙太奇):

 

 

      在周慕云的新住所里,周慕云站在窗前,还是带着那种阴沉的眼神。而他身后,苏丽珍正在写作。虽然苏丽珍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但是,事实正好相反,她还是留了下来,帮周写小说。周的补救计划成功了,苏丽珍落入周的“圈套”。

 

 

 

      此时苏丽珍可以说是沉浸在幸福中,天真的就像是个孩子。

 

      而此时的周慕云呢?——

 

 

      写书时偷偷瞥了苏一眼。还是这种眼神。苏丽珍对他的爱多一分,它胜算的把握也就多了一分。可这真是他想要的吗?

  

      接下来,在周的新居,两人想象对方是自己的配偶,模仿张先生从日本回来后的情景进行对话(“表演”之三)。


            苏丽珍:你老老实实告诉我...你外面是不是有个女人了?

            周慕云:你有毛病啊...谁跟你说的?

            苏丽珍:别管是谁,你外面是不是有个女人?

            周慕云:...没有.

            苏丽珍:你不要再撒谎了,你看着我...你看着我...我问你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了?

            周慕云:是啊...

           (苏轻拂了周的脸一下)
            周慕云:...你是怎么回事啊?他已经在你面前承认外面有个女人了,你还打这么轻?

            苏丽珍:我没想过他会这么回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周慕云:再来一次吧.


            (两人再次来过)

            苏丽珍:你老老实实告诉我...你外面是不是有个女人了?

            周慕云:你有毛病啊...谁跟你说的?

            苏丽珍:别管谁说,你是不是有女人了?

            周慕云:...没有.

            苏丽珍:不要骗我,你告诉我,你外面是不是有女人了?

            周慕云:是啊...


            (苏凝视周片刻,默然)
            周慕云:你没事吧?

            苏丽珍:我没想到原来会这么伤心.(伏在周肩上哭泣)

            周慕云:试试而已,又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他也不会承认...没事的,别这样.

            (苏仍旧在周肩上哭泣)

 

“表演”之三。“我没想到原来会这么伤心。”

在周的计划里,这其实是为最后一次“表演”作铺垫的。

    

      再接下来,苏丽珍经常很晚回家,这被房东孙太太看在眼里,她被孙太太数落了一顿。于是苏打电话给周:


       苏丽珍:我想我这一阵子都不会过来了.
       周慕云:为什么?
       苏丽珍:昨天晚上回来,让孙太太损了几句.
       周慕云:她说什么?
       苏丽珍:不想提了...我们最近还是少见面吧.

  
      就这样,周慕云本进行得很顺利的计划因为孙太太的干扰而遭到重大挫折。



不能见周慕云,苏丽珍在家里心事重重  

       

      而这时的周慕云—— 

 

 

 

看他的表情——他要破釜沉舟了。

    

      计划不能再受挫了,周慕云要使出“杀手锏”了。


      周打电话到苏的单位找她,苏没有回电话。


      大雨倾盆,周遇见避雨的苏——


       苏丽珍:...你找过我?
       周慕云:还以为你同事忘了告诉你...本来想找你买张船票的.
       苏丽珍:你要到外地去吗?
       周慕云:阿炳寄了很多信过来,说他那边缺人手,要我过去帮他.
       苏丽珍:打算去多久?
       周慕云:不知道,去了再说吧.
       苏丽珍:怎么会突然间想去新加坡了呢?
       周慕云:换个环境...省得听那么多闲言闲语.
       苏丽珍:...我们自己知道没什么不就行了?
       周慕云:本来我也这么想,所以不怕别人说什么...我相信自己不会跟他们一样的......可是原来我会...我知道你不会离开你先生...我想走开.
       苏丽珍:我没想过你真的会喜欢我.

 

 

 


        对话中,周慕云的眼神一直飘忽不定,不敢直视苏丽珍,心虚得很;而苏丽珍对周要走的消息显得不知所措。本来是她自己害怕闲言闲语而不敢见周,当听到周要走的消息后却劝周“我们自己知道没什么不就行了”。

 

        

      “我没想过你真的会喜欢我。”正好相反,没想到会真的喜欢上对方的正是苏丽珍自己。她还是天真得像个小孩子一样蒙在鼓里。

      

      对话继续:


       周慕云:我也没想过...以前我只是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的,现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我还以为自己没什么...但是我开始担心你先生什么时候回来...最好是别回来...我知道我这么想不对...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周慕云这句话说的恰恰是苏丽珍的心事——“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我还以为自己没什么...但是我开始担心你‘太太’什么时候回来...”)

 

 

    苏丽珍:什么?
    周慕云:我想有个心理准备.
    苏丽珍:......

 


“我想有个心理准备。”
    

      于是,他们又开始“表演”——他们“表演”是当陈先生从日本回来,他俩被迫分手时的情景。


      周慕云说的“我想有个心理准备”的意思就是说他想现在就体会一下当陈先生回来,他们被迫分手的心情。而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自己,而是让苏丽珍提前体会失去自己的心情。


      让苏丽珍真正体会到失去自己的痛苦,这样让她在心理迈出最后一步——这就是周慕云的“杀手锏”。

    

    来看看他们的“表演”之四:


       苏丽珍:你可不可以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周慕云:你先生回来了?
       苏丽珍:是...我是不是很没用?
       周慕云:也不是......那我以后不找你了...好好守着你先生.

 

在“表演”时,周慕云的眼神仍是很心虚。

 

“虚拟”分手

 

“虚拟”分手后失魂落魄的苏丽珍。 

 

      周的目的得逞了——无疑,苏已深深体会到那份分手后的痛苦,心里最后一丝疑虑被打消了。


      镜头一转:


      “表演”结束,周慕云回来了,苏丽珍在周怀里痛哭——

 

       

      上回表演时,苏丽珍说“我没想到原来会这么伤心。”而这次,她无疑要伤心得多。她已体会到,失去周慕云也许是她最承受不起的事。

  

      而周慕云,虽然他在安慰苏:“别这样...别傻了,说说而已...不要哭了...这又不是真的...”而他的表情!——

 

 

 

 

   计划成功的快感和一种莫名的失落还有隐约的不安一起出现在他的脸上。不知道在他的心里,哪一种感情更多呢?他是不是有些良心不安?是不是也忽然意识到自己也已经爱上苏丽珍了?毕竟他们曾经同病相怜,毕竟苏这么爱他。

 

    (单凭这个表情,梁朝伟就够格拿戛纳影帝——可惜,这个表情被大多数观众忽略了。)

 

      在回去的车上——


  苏丽珍:今天晚上我不想回家了...
  
      她把头靠在周的肩上,周有些犹豫地握起苏的手,幸福感又回到她的脸上——她彻底敞开心怀接受自己对周慕云的爱了,周的计划只差最后一步。如果这时候将苏丽珍抛弃,那对她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我想至少有99%的观众在看到这个画面时都把目光集中在苏丽珍身上,而没有留意周慕云的表情。他的脸越发阴沉了,他后悔了吗?

 

      (在周的家中)
      电台:陈美仪点给好朋友权仔和雯雯,祝蜜运成功.又点给同屋的张太太收听,祝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位在日本公干的陈先生点这首歌给他的太太欣赏,祝她生日快乐,工作顺利. 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周璇唱的《花样的年华》。

 

这是他们在一起的最后的“花样年华”。

 

        (苏的公司...电话铃响,周慕云打来的)
        周慕云: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是计划的最后一步,周慕云先邀苏丽珍一起走,然后自己不辞而别,把她抛弃。


    
        这时的周慕云,在自己住所的窗前——
  


        先是沉着脸沉思了很久,

 

 

        然后,又笑了,

 

   

      还是那样,复仇的快意和失去苏丽珍的失落交织在他的脸上,让人分不清这是苦笑还是冷笑。无疑的,周慕云意识到他自己也爱上苏丽珍了。但是事已至此,还能挽回吗?


      最后,看了这间充满回忆的房间最后一眼,转身离开了——

 


      而这时还蒙在鼓里的苏丽珍正从家里赶来——

 

 

      而到了周的住所,才发现这里已人去楼空,她这才意识到整件事是怎么回事。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她默念着周慕云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一年后,新加坡


      新加坡的这段情节本来十分简单,但这个“可恶”的王家卫居然用倒叙来拍这段故事。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这段故事是这样的:


 

      周慕云已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当编辑。而已离婚的苏丽珍来到新加坡,悄悄“潜”进周慕云在新加坡的家,抽了一只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唇印——

   

       

      然后,给周慕云打去一个无言的电话——

 

 
      临走时,她带走了一年前留在周慕云家里的那双拖鞋。这是不是对周慕云的一个小小的“报复”呢?这双拖鞋被周慕云作为苏留给他唯一纪念品带到了新加坡。我想,就从这双拖鞋,苏也应该能感到周对她的感情决不仅仅是仇恨。


也许单凭这双拖鞋,苏丽珍就已原谅周慕云了。

       

      周慕云回到家里,他发现拖鞋不见了,然后发现了那截留着唇印的烟蒂,他知道苏来过,那个电话是在她在他家里打的。

 

      (而王家卫是这样拍的:先是周找东西——发现烟蒂,让大家看的一头雾水,然后再按顺序拍这段故事。)


四年后,香港


      周慕云回到故居,与已为人母的苏丽珍擦肩而过。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同年,柬埔寨吴哥窟


      周慕云向柱子上的洞倾诉着自己的秘密。他的秘密是什么?我想无非是对多年前那场复仇的忏悔和对苏丽珍的真实感情吧。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
  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终于说完《花样年华》的故事了。也许在我的解释下《花样年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我想说的是,它不是一部关于复仇的悬疑片,这仍是一部爱情电影,它表现的重点仍是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从我的解释中也不难体会到这个复仇计划的矛盾与无奈。我只是从中选取了一些片断来着重描述,一些比较浅显的片断和爱情戏被我略过了,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也不是我擅长的。我有所侧重地讲完这个故事,但我绝不是捕风捉影。





下篇:王家卫电影——十年回忆

       

      我说的十年指的并不是王家卫拍电影的十年,而是我自己看王家卫电影的十年。1992-2002,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十年王家卫电影了。记得以前很喜欢看CCTV的《银屏歌声》那个栏目,里面有过这么一句文案让我一直印象深刻:“所有的歌都会变成老歌,所有的事都会变成往事,能留下来的,只有心灵的感悟。”虽然这十年间看王家卫电影只占了我很少的时间,但是感觉这十年是在王家卫电影的陪伴中成长的。我之所以现在有这样的感觉,大概就是因为王家卫电影总能给我那份“心灵的感悟”吧。

                

附庸风雅中爱上王家卫电影  
    
      自从1992年在一间昏暗的录像厅里看完《阿飞正传》,就喜欢上王家卫电影。其实那时我还小,根本就看不懂《阿飞正传》,不知道一帮明星走来走去在干什么,但我还是“要”喜欢它。似乎从很小的时候起,基因里就有一些“附庸风雅”的东西在作祟。

      其实我从长相到谈吐都是个土包子(至今如此),根本与风雅无缘。而且因为长得像书呆子,从小被人认定是个老实巴交、是个只懂听话和读书的好孩子,将来老实巴交地念完书,老实巴交地工作,老实巴交地结婚生子,过完这老实的一生。我这种人好像是不应该是有什么情趣的。可是我知道我不是这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一听到别人说我老实听话、说我“一看就知道学习成绩很好”,我就莫名奇妙的感到很愤怒,就像漫画《JoJo冒险奇遇》里的人物“疯狂钻石”一样,一听见别人说他的发型难看就莫名奇妙地失去理智。于是那时看到《阿飞正传》,几乎“义无反顾”地喜欢上它。也许在潜意识里,我是觉得它够另类,如果喜欢它,我就显得不那么老实,它能让我与其他的书呆子划清界限。

      小时候附庸风雅地喜欢过很多电影,这些电影其实直到长大了之后才能真正欣赏。王家卫是其中之一。多么可笑的缘起。
     

  
                

改变1995  
   
      1995年,我一直觉得那一年很特殊,很多东西都在改变。那一年,国内第一次有那么多进口大片可看;父亲第一次换了份好工作,家里的电器一下子多了起来;那一年第一次考了全校第一,书呆子的形象更加稳固了;那一年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县城的破电影院放映《真实的谎言》,在电影院里,与单恋的初恋女友擦身而过,形同陌路。

      那一年,还是在那个破电影院里,寂寞地看着《东邪西毒》,身边所有的观众都大呼上当、对它破口大骂,只有我一个人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结束!
  
      那是我第一次这样投入地看电影,我沉浸在《东邪西毒》中无法自拔,第一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产生这么强烈的共鸣。我无法准确地描述《东邪西毒》所表达的感情,但它就是与我心底的某些东西暗暗吻合,让我莫名地感动。从这时起就把王家卫视为知己。

      也是从这时起,喜欢上“寂寞”地看电影。王家卫电影是寂寞的,尽管他那时已是得奖无数,但在我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普通电影观众看来,他的电影都是不知所云的“垃圾”。王家卫电影是只属于我的,我喜欢这份独占的感觉。王家卫电影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精神贵族”——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好暖的一分钟
   

      后来上了大学,开始“晃晃悠悠”,逐渐陷入有生以来最不顺心的日子。做什么都觉得不自在,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我以为没有人可以描述我那时的心情,没有人可以理解我,连我自己都不行。没想到王家卫却可以。


      看着《堕落天使》里走来走去不知道该干什么的金城武,我觉得那不就是我吗?(虽然我和他在外型上没有任何交集。)我没有想到我连说都说不出的心情,能被王家卫如此真切地在银幕上表达出来。《堕落天使》是王家卫最悲观的电影,但也是我的最爱之一,因为我没有想过一个远在天边、素不相识的人在表达着那种几乎和我一模一样的心情。《堕落天使》是如此地感动我,尽管旁人觉得不可理解。


      影片最后,金城武载着李嘉欣骑摩托穿越香港海底隧道,紧紧相拥,柔情片刻。李嘉欣说:“这一分钟我觉得很暖。”我想说的是,影片这最后一分钟,也是我那段黯淡的光阴里很暖的一分钟。


      还是像《东邪西毒》一样,周围很多人都把《堕落天使》当成搞笑片看完了,而我寂寞地看完《堕落天使》,独自感受那份感动。那时我把王家卫视为精神知己。

  
 


                

                  
 
蓝天下,两个赤裸的男人,一个望着天空,一个望着大地   

 

      从他的《春光乍泻》开始,王家卫突然变了,收敛了他标志性的呢喃自语。《春光乍泻》显得很安静,似乎回归到了《阿飞正传》时期的风格。


      如果整部影片都保持这种风格,那无疑很好。可是王家卫转变得很不彻底,他既想安安静静地讲这个故事,又无法完全放弃他擅长的呢喃自语,所以他在影片中途加入了张震这个“唠叨”的角色——在我看来这也成了 《春光乍泻》最大的败笔。当我看了一个钟头的两个除了吵架不怎么说话的男人的恋爱故事后,我被张震在厨房里突然冒出的一句“单听声音就知道这里是一个厨房”下了一大跳。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甚么叫嫉妒。”欧阳锋的独白是《东邪西毒》的重要元素,而且它与影片风格浑然一体。
  


 “单听声音就知道这里是一个厨房,如果你听得仔细一点就可以分得出来,哪些人在吵架,哪些人在炒菜。有人在讲电话,有人在洗碗 。”而张震的独白在《春光乍泻》里显得很突兀,严重破坏影片的整体风格。
    

      就这样,《春光乍泻》成了一部很矛盾的电影。不知怎么回事,从《春光乍泻》开始,王家卫电影不能再打动我了。不知道是王家卫日渐内敛的风格导致影片的感染力打了折扣,还是现在的我已经不再适合看王家卫电影了?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红了。


      当影评人和戛纳评委说“《花样年华》好看”时,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看《花样年华》。不管好不好看,看一定是要看的。其实一直都是这样。记得小时候张艺谋的声誉鼎盛时,大家也是这样疯抢票看张艺谋的电影,看完之后骂街说看不懂,下一次再抢着看。


      本不应该是这样的,《花样年华》是王家卫最晦涩的一部作品,它的观众本来应该是最少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谈论《花样年华》。淹没在全中国人民口水里的王家卫还会是那个拍出《东邪西毒》和《堕落天使》的王家卫吗?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来了,是中国人民口水造就了他的花样年华。王家卫不再“寂寞”了。他做客CCTV的《对话》,不懂电影的主持人采访他,60几岁的老妈妈说要参演他的电影,8、9岁的小朋友向他提问。我不相信这些人懂哪怕一点儿王家卫的电影。看到王家卫的这些专访,我觉得他不但没有离我更近,反而变得很陌生。


      王家卫本来应该是边缘的,从《花样年华》开始他一下子成了主流。我猜,很多王家卫的老影迷面对《花样年华》的大红大紫都有点不知所措。在以往,虽然王家卫的影迷们一直努力地向主流世界介绍王家卫,希望王家卫能得到认同,但是在我们心底,又是偷偷地享受着这份来自“边缘”的感动,这份感动是只属于我们这些“边缘”的王家卫影迷的。


      而现在,王家卫已经不再“寂寞”了,他正在与主流世界亲密接触。而王家卫的影迷何去何从呢?是跟王家卫一起拥抱世界,还是留在寂寞里,等待王家卫的回归?  

 



尾声      

      我正在感受着自己的精神分裂,我花了80多幅插图和8000多字来说《花样年华》的好,而现在却在说它的坏话。其实对于《花样年华》,我想说的是,在技术上,《花样年华》是完美的(与《春光乍泻》比起来,《花样年华》的风格转变得很完美),但是像《春光乍泻》一样,它无法感动我了,我已无法像和《东邪西毒》、《堕落天使》那样与《花样年华》产生共鸣了。《花样年华》能感动我的,是王家卫堪称完美的导演技法,是张叔平鬼斧神工的剪接技巧,是梁朝伟出神入化的演技——《花样年华》带给我的是一种“纯技术的感动”。我的80多幅插图和8000多字说的只是它的技术。

  

      《花样年华》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但它不是我期待的王家卫电影。

  

      王家卫在《东邪西毒》的开头引用慧能大师的偈语说: “风未动,旗也未动,是人的心自己在动”,是啊,这十年来在变的何止是王家卫呢?也许王家卫一直都还是王家卫,变的只是我自己。


      (P.S.:一个名字里有三个“王”的朋友:如果没有和你在火车上的长谈,我没有耐心写完这么长的文章,希望你能看到这篇文章。) 

  

 

 文:疯狂钻石


时光 http://i.mtime.com/wzcjojo

豆瓣 http://www.douban.com/people/wzcjojo

微博 http://weibo.com/wzcjojo/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和原文链接,谢谢

 

   

     我的第一本书《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2014年8月1日出版啦^_^

  

     这本书是一本借着电影写心理学的跨界书。内容不求有种,但求有趣而有料。这个博客里贴的大多是影评,而新书则是落脚在心理学。 

 

     (注:上面这篇文章并未包含在书中,书是全新撰写,并非博客文章结集。)

 

     本书的简介和试读详见:http://www.douban.com/note/361176673/

     豆瓣页面: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10698/   

 

      当当:http://t.cn/RPzPCIL

      京东:http://t.cn/RP2h98v

      卓越:http://t.cn/RPzcFUq

 

     各大网店已全面到货。敬请关注^_^ 

 

 

-------------- 目录--------------

 

Adam 亚当与夏娃的战争 / 1

     被误解的进化论 / 2

     携带着远古基因的现代人 / 6

     “看得见”的基因 / 6

 

Belle “高富帅”与“白富美” / 9 

     基因间的军备竞赛 / 10

     帅的“贱”逻辑 / 12

     女人都爱“富” / 16

     屌丝的希望 / 18

     花心与男人的择偶偏好 / 20

 

Consciousness 意识的神奇力量 / 25 

     笔仙,笔仙,请出仙洞 / 26

     笔仙的第一个秘密 / 32

     笔仙的第二个秘密 / 33

     笔仙的第三个秘密 / 34

     笔仙的第四个秘密 / 34

 

Death 逃避死亡的N种办法 / 36 

     死亡离我们有多远? / 36

     恐怖谷假设 / 38

     排斥死亡的本能 / 41

     人类特有的恐惧感 / 42

     假如你不再恐惧 / 44

 

Eternity 永生不死有可能吗 / 47

     人有灵魂吗? / 48

     没有人可以感知死亡 / 50

     克隆能让你永远活下去吗? / 51

     “复活的一天” / 55

 

Fate 命运掌握在你手里吗? / 57

    “失控”是件恐怖的事情 / 59

    越是内心怯懦,越要张牙舞爪 / 61

    打造可以掌控的小世界 / 64

    

Governing 如果命运无法掌控 / 67

    回到过去看未来 / 68

    宿命论的缓冲效果 / 74

    

Haunting 人到底能不能见到鬼 / 77

    能不能见鬼,与鬼无关 / 78

    只需欺骗眼睛就可让灵魂出窍 / 79

    次声波与灵异体验 / 81

    让你魂游天外的脑刺激 / 82

    灵性体验的科学解释 / 84

    

Illusion 读心有法,命运难测 / 87

    为什么笔仙能读出旁观者的心思 / 88

    为什么通灵师能通晓你的前世今生 / 96

    预测未来及其风险 / 99

    

Judgment 你还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吗? / 102

    渴望发现规律的大脑 / 103

    一厢情愿的巧合 / 106

    泄露天机的大数法则 / 108

    趋势背后不一定有原因 / 110

    

Karma 在轮盘赌桌上等好运 / 113

    下雨的时候没伞,带伞的时候没雨 / 114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 118

    平衡的复仇 / 120

    

Linkage 万物皆关联,哪怕这只是个错觉 / 122

    凡是接近或相似的就必有关联 / 123

    人皆有之的巫术思维 / 125

    好人用苹果,坏人用PC? / 127

    看恐怖片为什么有快感 / 128

    无厘头的爱情 / 129

    

Manipulation 操控人心的技巧 / 133

    用联觉提升感受力 / 134

    经典条件反射 / 135

    利用对比效应 / 137

    

Nothingness 自由意志的幻象 / 141

    魔法和科学是一回事 / 142

    思维如何被感受劫持 / 145

    “你”并不是大脑指令的发出者 / 146

    

Opponent 对抗欲望的平衡 / 149

    当下与未来总在对抗之中 / 150

    心中住着一只野兽的好人 / 154

    

Positive 正能量太多 / 158

    对负能量更敏感是人的天性 / 159

    追求幸福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 162

    拖延症该怎么治 / 165

    

Quantum 量子心灵 / 168

    “你”就是一个矩阵 / 169

    机器也有意识? / 172

    I see Everything / 174

    

Reality 被蒙蔽的双眼 / 177

    是大脑看见,而不是眼睛看见 / 179

    隐身术:我们只看得见注意力的中心 / 181

    障眼法:我们只看得见此时此地的“当下” / 184

    你从未见过真实的世界 / 187

    

Solitude 双面孤独 / 189

    害怕孤独 / 190

    渴望孤独 / 194

    

Taboo 越禁忌,越美好 / 198

    爱情动作片的第一重境界 / 199

    爱情动作片的第二重境界 / 201

    爱情动作片的第三重境界 / 207

    

Utmost 最强大脑 / 209

    智能与功耗的权衡 / 210

    大脑“内存”很有限 / 211

    我们如何简化世界 / 213

    简化的效用 / 218

 

Vagueness 脑补暧昧 / 220

    暧昧引发脑补 / 221

    脑补的放大效应 / 223

    暧昧的终结就是失望的开始 / 225

    梦露的裙摆 / 226

    

Wonderland 梦游仙境 / 228

    Q1: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吗? / 229

    Q2:梦会泄露我们的秘密吗? / 230

    Q3:你能记得自己的梦境吗? / 233

    Q4:为什么要到梦里植入观念? / 233

    Q5:失去平衡可以让我们从梦中惊醒吗? / 235

    Q6:我们能在梦里健步如飞吗? / 235

    Q7:梦中的时间流逝速度会变慢吗? / 237

    Q8:我们可以控制梦境吗? / 238

    Q9:现实有没有可能是一个梦? / 240

 

Xenophobe 他人即地狱 / 242

    世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我自己 / 243

    凡我所想的就必是对的 / 245

    凡我所做的就必是对的 / 247

 

Yesterday 往事如烟 / 251

    重构过去:你的许多经历可能都是虚假的 / 252

    遗忘过去:难以忘记的身体记忆 / 256

    

Zealot 幸福发烧友 / 262

    越安逸,越不幸福 / 263

    让人蛋疼的细节 / 266

    “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 269  



 

 

全部评论

家族信息

红花会(3H)-明天会更好

红花会(3H)-明天会更好

家族人数:118390

0

9

站点导航
首页
原创
电影
榜单
社区
推荐
时光策划
新片预告
全球拾趣
时光对话
关注我们
微博
微信
头条
微信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微信实时关注时光网

手机购票 方便 实惠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有害信息投诉举报电话:4006-059-500 举报邮箱:service@mtime.com
北京动艺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6-2025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715号京ICP备06000714号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5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35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