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嚷嚷着要看女人戏,说看男人戏一点意思都没有,《赤壁下》的45分钟战争大场面中她先后数次昏睡过去。在网上看到苏菲玛索的新片,就带我来看了,结果看完还是觉得不满意,毕竟这不是一部纯粹的为谋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影片。可见苏菲对于剧本的选择还是很有品的。
诺曼底登陆的另一个版本
很久以前,我还以为诺曼底在德国。。。关于二战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以及一些军事迷口中被神话后的各位军事领袖。对丘吉尔的印象一直以来都很好,一个有勇有识的大胖子,盟军最后的胜利很大程度归功于他的英明领导。但是影片《超级女特工》里,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丘吉尔,但是他的身影一直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在每个人身上。他下达了组建特工小组的命令,他细心布置了有关诺班底登陆的一切方案,也是他要求特工小组不顾一切代价去刺杀知晓有关诺曼底计划关键情报的德国军官。他虽没有露面,但是他代表了全部的正义。影片巧妙地通过展现女特工如何一个个被迫地卷入刺杀行动中,在毫无特工经验的情况下“屡败屡战”,最后相继牺牲生命的过程,来向这次行动命令的下达者丘吉尔,或者是整个战争的发动者,提出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第一次从女性的立场上发出来,所以尤显弥足珍贵。影片正是从这一点对二战的历史书写做了一个成功的补充——诺曼底登陆是人类解放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功,是一次勇气和智慧的壮举,但是这背后带来的牺牲是巨大的,而女性在战争面前所做的牺牲往往要超过男性。影片在片头和片尾处插入的几组战俘营中的女性合影以及片中女战士的合影,从一个侧面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战争中的女性。
战争片里的女性主义电影
影片不仅仅把丘吉尔骂了(影片结尾处露易丝孤身一个人回到总部报道,眼中充满了对行动指挥方的愤怒),而且把整个战争的发动者和参与者——那些通过利用和牺牲女性来达到目的的男性领导者,统统也骂了。在这个角度来说,《超级女特工》算得上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此外,影片还通过展现女特工在被卷入刺杀行动前后的心理变化来具体描述一个战争中的女性,在人性方面所作出的牺牲和精神以及肉体上遭受的伤害。
影片里几个女性形象的性别特征都很明显。妓女、女护士、纯情女战士、怀孕的女狙击手、还有德国军官曾经的美艳女友。她们的女性性征并没有因为战火的洗礼而变得中性化甚至男性化,不像咱们战争电影中的女性,普遍没有什么女人味,普遍一脸对旧社会对敌人的苦大仇深。如果把《红色娘子军》和此片作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导演在宣传阶级斗争和敌我意识时所做的工作,就是制造出一批无血无肉只剩下赤裸裸的阶级仇恨的党的女儿们。这些女战士最后都要变成战斗机器,为顺利夺取政权而牺牲掉。同样是表现牺牲,《超级女特工》的做法就丰富和复杂地多。这是因为《超》的拍摄立场不是为了宣传战斗思想和激化敌我矛盾,而是致力于反思战争对于女性这个群体在人性以及道德上的迫害。从露易丝对于刺杀行动至始至终都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上就可以看出,影片是通过这个人物来具体进行对于战争的反思。她从来不认为利用女性的色相去牵制敌人是道德的(第一次行动中两名女特工为牵制德军在军营中跳脱衣舞),她也从来不认为利用德国军官对于前女友的感情来达到刺杀目的是道德的,她自己也深深陷入生育困境中,在行动中得知自己怀孕后她常常一个人皱眉沉思着,表明她从不认为夺取战争胜利可以比她成为母亲更重要。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被迫卷入其中的每个人在个人利益面前无一幸免,全部要以牺牲作为代价。牺牲生命是最简单的形式,其中还有牺牲个人信仰(虔诚的天主教女战士终于开了杀戒同时在因为畏惧严刑拷打下出卖了其他人),牺牲做母亲的权利(露易丝最终流产,并终身不育),还有牺牲爱情。在这一点上被刺杀的德国军官也是一名受害者,也是影片的伟大之处,它并没有把“敌人”过分妖魔化,从女性的角度和全人类的人性角度来看,战争发动者也是战争受害者。而这种对于战争中人性的另类解读,恰恰是因为影片站在来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反观来实现的。
法国电影的影子
作为一部合拍片,还是能看出一些法国电影标志性的影子的。比如琐碎的镜头剪辑方式以及叙事表达,往往呈现出一种“混乱”感和支离破碎的感觉,跳切随处可见,情节连贯上也不太注重,常常一场戏没前因没后果的,有些《天使艾米丽》的鬼马风格。还有女性角色的服装设计,虽然以平实和注重史实为前提,但是也尽显法国电影在女性角色塑造上的华丽之风。那位军官的前女友在最后出场时所穿的一身艳丽的大红礼服,以及耀眼的红色嘴唇,使人不禁眼前一亮。其他女性角色也足够漂亮,可见法国女人的风韵是战争的硝烟所无法轻易抹杀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