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即巅峰——史蒂文·索德伯格与《性,谎言和录像带》
Victor1314 性、谎言和录像带 10.0分 2021-09-27 21:17:22

▲198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

 

《性,谎言和录像带》拍摄完成的20年后,史蒂文索德伯格在Sundance电影节上又一次感叹道:

 

“当你拍出一部能让所有观众都产生共鸣的电影时,这就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消失,不会被遗忘。”

 

在看完这部电影的一瞬间,我就认定这就是今年我所看过的最好的影片了。我着迷于它的缓慢叙事,和诸多90年代的美国传统剧情片一样,《性,谎言和录像带》的故事绝对是戏剧化的,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例。正如标题中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它们是故事的三条线索,将Laura,Graham,Ann,Peter 联系在了一起,如同作家写作小说,索德伯格借由小人物的故事传达出三个宏大的主题。

 

 

三种迥异的性爱观被呈现在影片当中,Laura和Peter所象征的性有关于不伦和不忠,Ann则是性的保守派,影片开头索德伯格在描绘Ann探看心理医生的片段,给到了Ann持续的面部特写,于是我看到了一张娇羞,满是疑惑的脸,对她来说,承认性爱似乎是一件不堪入耳的糗事,保守的家族习惯在她身上延续了下来。Laura和Ann,这对故事中的姐妹,却拥有着两极般的性格,无疑加深了两种观念的反差。最吸引我的是Graham,一种近乎于自我惩罚的性爱观,在影片中被称作“性无能”,Graham厌恶过去的自己,内疚一词似乎已经不足以用来形容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他会为了曾经的爱人,忍受长时间的无性生活。

 

Graham是索德伯格的天才之处,也是整部电影的亮点,Ann在结尾冲进Graham的住处妄图拍摄录像带时,忍不住谴责Graham是破坏一切的元凶,是谎言的揭穿者。在我阅读一些影评时,很喜欢一个观众对Graham的称呼——“孩童式的男人“,希望这不只是他对于詹姆斯·斯派德的外表发出的感叹,在我看来,Graham的性爱观是单纯的,却又是明确的,仿佛是我们未成年时期的恋爱,我们迷恋上一位同学,但我们还不够完美,不论从外表上还是社会地位上看,在被出于同样不完美的理由拒绝之后,我们会陷入自闭,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我们不愿意再敞开心扉,厌恶爱情,甚至讨厌男性或是女性,但最终我们会走出来。而影片中的极端便是Graham,在他的世界里,这种自闭被延长了,直到Ann的来临。

 

  ▲Graham和Ann

 

这显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关于主题内容的可能性,以及它们是如何碰撞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把它视作天才。影片中 “谎言”和“录像带“,也是颇为广泛的主题。

 

这是一个疯狂的周末,不知疲倦地看完4部电影后,索德伯格似乎热衷于探讨宏大的世界性的话题,如《永不妥协》中的贫穷,《毒品网络》的毒品问题等。这些影片无不都有着聪明的结尾,这不是一种绝对,我们无法看到皆大欢喜或是尘埃落定,索德伯格技巧娴熟地划上了一道模糊的界限,将世界和自我,个人与大众,悲剧和戏剧分割开来。就如《性,谎言和录像带》的最后一幕,在经历了一切后,我们看见Graham和Ann坐在了一起,但也仅此而已。

 

本作中,每个人物都谎言缠身,对妻子,对姐姐,对自己的欺骗,引用埃莱娜费兰特在最新小说《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中的一段话,”祈祷和撒谎一样,可以给我带来同样的安慰“,在这里,可以改为” 撒谎和祈祷一样“。他们寻求安慰,安慰自己逃离将要面对的后果。但在这部电影中,谎言似乎并不唱主角戏,他和”录像带“一样,成为了影片探讨”性“的引线。

 

上面的讨论更多的是关于剧本,这一点无疑是成功的,《性,谎言和录像带》获得了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

 

我很清楚剧本只是一部分,吸引我的是这部影片的艺术性,而能将这一切以视觉形式展现出来的导演本身更加重要。不得不提的是,本片同样获得了1989年42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当时的史蒂文索德伯格只有26岁。

 

“我的目标是拍出既有艺术性,又兼顾商业性的电影”,这是索德伯格给自己的标榜,而《性,谎言和录像带》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独立电影,在很多观点看来,它还具备了很多“元电影”特征——质疑电影自身表现的过程,且带有贯彻始终的反思性。

 

我很乐意花费时间研究索德伯格的电影风格,在周末观影前,我感到十分的贪婪,我希望在这些电影中找到一些共同点,想要获得在看完《性,谎言和录像带》后一样的满足感,然后如同在给某篇论文定论一般,给出一个包含一切论断的结果。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些电影不论是在题材还是在剧本上都是跨度极大的,我所看的第一部就是《毒品网络》,群像人物的详细刻画,色调分明的场景区分,蜘蛛网线般互相交织的庞大网络,索德伯格充分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多线叙事能力,这让他一举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导演。

 

   ▲《毒品网络》<Traffic>宣传海报

 

尽管如此,我并不感到它比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更加出色,包括再后来的《永不妥协》(茱丽娅罗伯茨凭借该影片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两部影片似乎让剧情占据了上风。观看了很多关于索德伯格的分析视频后,似乎人们也更愿意称赞其为涉猎广泛,能力出众,他可以年纪轻轻就加入最佳导演的行列,也可以在《毒品网络》后经历10年的撅撅不振。

 

 ▲《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宣传海报

 

回头来看这些电影,这些艺术化的表达是导演的血液。

 

文章开头我赞美《性,谎言和录像带》的缓慢叙事,但这种缓慢是具有节奏的。省去单调的对白,安静的过渡场景,索德伯格愿意用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即一个场景的声音赶在影像之前到来,这无异于加快了电影节奏,使其更流畅得展开。例如《性,谎言和录像带》开头,Ann的声音出现在Peter和Laura的画面中,让我们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段婚姻的问题所在。

 

  ▲Ann与心理医生的谈话

 

影片中有很多简单而戏谑的台词,Graham的语言简练而冷静,我们可以很快的猜到他的意思,因而同一个画面不会长时间的出现在镜头中,等待着的又是一个新鲜的场景。台词配上背景音乐有时创造出很快的场景切换,这也是为什么索德伯格热衷于在电影中使用欢快的电子乐。再来是频繁的跳切,为了加快节奏而被经常使用,《性,谎言和录像带》快速的反打镜头,《永不妥协》中埃琳上一秒还在餐厅,下一秒便切回在厨房吃罐头的场景,这段跳切直观地告诉我们埃琳在撒谎,却也表现出面对生活的勇敢。

 

   ▲承接餐厅的跳切

 

索德伯格的电影中,类似于Ann持续的面部特写有很多。不同于一般的特写镜头,他更热衷于捕捉情绪稳定时细微的面部动作。不需要其他画面,仅凭表情就可以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当Ann在床下发现Laura的耳环时,从思索到觉察的整个过程,我们看见的只是一张脸,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显露无疑呢?紧接着,Ann的愤怒又通过耳环被砸锤的特写侧面描绘出来。

 

    ▲背叛的马脚

 

在观看《永不妥协》,《毒品网络》和《十一罗汉》的过程中,几乎就在影片开头,我就会不知觉地陷进去,埃琳不顺利的面试,哈维耶奇怪的梦境,细节会吸引你注意到屏幕前这个人物,你想听他的故事。索德伯格非常擅长于集中于人物,而不光光借助正面镜头,我们会发现一些镜头来自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安静地在一旁窥视,在《性,谎言和录像带》中,体现在一些广角镜头跟随人物的移动画面里,我们可以从车后看见Graham驶过跨海的桥面,也可以在路边的角落看见黑吊带,牛仔裤的Ann朝Graham家低头走去。旁观者的视角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快感,偷窥的快感。

 

   ▲摄像机跟随着人物

 

至此,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共性,他们抑或是在某部电影中交相辉映,或者是独放熠彩。但或许《性,谎言和录像带》就是这么一部作品,他包含了所有,无法被超越。

 

 

 

 

全部评论

Victor1314

影片信息

性、谎言和录像带

时光评分:7.6

性、谎言和录像带

影片类型:剧情

上映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1989年08月04日

5

0

0

手机购票 方便 实惠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有害信息投诉举报电话:4006-059-500 举报邮箱:service@mtime.com
北京动艺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6-2025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715号京ICP备06000714号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5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35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