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国 / 加拿大电影《死神来了6:血脉诅咒》。
片名Final Destination: Bloodlines(2025(中国大陆) / 2025),别名绝命终结站 血脉(台) / 死神来了:血脉(港) / 死神来了6:血脉 / 死神来了6:血统 / 死神来了6 / 绝命终结站6 / Final Destination 6。
时隔十四年,《死神来了》系列推出续作。
这一次,死亡不再只是随机收割生命,而是盯上了一个家族。
电影以1968年天空餐厅塔的灾难开场,年轻孕妇艾瑞斯因预知未来而拯救了数百人,却也因此触怒了死神。五十六年后,她的孙女斯特凡妮被同样的噩梦困扰,发现死神正按血缘关系逐一收割本不该存在的后代。
斯特凡妮的噩梦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她必须解开姥姥艾瑞斯留下的谜团,拯救自己与家人。
天空餐厅塔的灾难场景堪称系列最佳。
一枚被顽童抛下的硬币,卡入电梯通风系统,引发连锁反应。玻璃地板破裂,燃气泄漏,最终整座塔楼轰然倒塌,一气呵成,像一场血色交响乐。不该拿的硬币最终还是回到它的位置。俯视镜头让观众体验到了真正的恐高症,颇有当年看《坠落》的感觉。
导演用二十分钟时间精心铺垫这场灾难,每个细节都成为后续死亡的伏笔,让观众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死亡场景依旧创意十足。
烧烤聚会、纹身店、医院、街边、小屋,每个死亡都像精心设计的多米诺骨牌。
观众看了这么多《死神来了》,自然直到死神多米诺骨牌式的套路,于是这一部玩起了“反套路”。
电影里总给你看些晃眼的道具,草坪上的金属耙子、烧烤架上的煤气罐、小孩手里的足球。你明明看到这些倒霉蛋们躲过了危险,却没想到它们还是能够变成凶器。这种给你看到开头且告诉你结尾又让你猜不中结尾的恶趣味,才是死神来了的精髓。
本片是托尼·托德去世前的最后一次银幕亮相,他于 2024 年因胃癌去世。身患癌症的他明显消瘦憔悴,却依然用那标志性的低沉嗓音诠释了威廉·布卢德沃斯这一角色。
剧组让他亲自改写最后独白。身形枯槁的托德用沙哑嗓音说道:“老朋友走了,我也该退休。别浪费时间,好好活着。”这话一半说的是角色,一半说的是自己。
《死神来了6》证明这个系列永远有新故事可讲。
导演这次玩了个大胆的,打破系列一贯的陌生人群体模式,转而聚焦一个家族。
它不需要连贯的剧情,不需要固定的主角。死神像个流浪歌手,换个城市,换群听众,就能唱出新调子。前作唱过飞机失事、赛车撞车,这次唱家族诅咒,下次能唱校园、唱养老院、唱太空站。
这个改变让死亡带来的恐惧更加个性化。当死神开始收割你的血亲时,那种痛感远超陌生人。
这个系列核心就是抓住人们心底最朴素的恐惧。让人意向不到的才叫意外,我们每天摸的门、走的路、喝的水,都可能是死神递来的刀。只要抓住这个核心,那么《死神来了》就可以一直拍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饰演鲍比的演员欧文·帕特里克·乔伊纳对花生过敏。
里克的第一个场景是他玩《真人快打1》,他的角色基塔娜触发致命一击KB,用金属扇子刺穿了对手的头部。这一场景也为他在电影中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后续他就被松动的金属弹簧钻开了脑壳。
最新消息是《死神来了6》过审即将上映,但我很难想象这部电影过审放映时会是怎样的场面。
《异形:夺命舰》上映时就以未删减为噱头,吸引了不少人。但说实话,《死神来了6》的限制级镜头远比《异形》更凶猛。
没有分级制度,血浆片的处境就很尴尬,只要上映了,删改和不删改都要被骂。《死神来了6》毫不吝啬地展现了血腥暴力的画面,观众就是来看奇观的。如果把这些镜头处理了,那么观影乐趣真的要大打折扣。而且现在删减手段也不仅仅是直接删减,还有画面拉伸、高斯模糊、颜色滤镜、小黑裙遮挡,一般观众不注意真的就被糊弄过去了。反正我不愿意成为正版受害者,希望真正上映时真正能做到一点不动。
最终还是死神大获全胜,欺骗死神的伎俩并不能总是奏效。这是本系列连续第四次全员团灭,反正死亡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结局,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过日子。
影片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安全不牢地动山摇,当你看完电影,肯定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死神从不是电影里的怪物。它是你忽略的细节,是你侥幸的心理,是你以为“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所有事。
聚焦血脉诅咒,
续写死亡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