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狂想》——“很红很专”的音乐人生
达达先生 春天的狂想 7.7分 2010-06-09 01:52:00


文/达达先生


滕文骥导演的这部作品,诞生于1998年,彼时的绍兵三十而立,瞿颖仍 在为未来打拼,袁泉还只是个20岁的小丫头片子,导演 滕文骥应该算是正值当打之年。其实很难去想象这样几个人的组合能够贡献出一个什么样的演出,因为就演技来说瞿颖和邵兵实在算不上什么演技派,袁泉即便会演 那个时候也太青涩。而电影的题材又有历史的跨度,所以,演员跟电影的匹配度其实并不高。

实际看来也是如此,邵兵的脸还是那样的木 讷,虽然 年轻时的他轮廓分明,模样俊俏。好在电影中给出的面部特写较少,对于片中的赵黎明来说,情绪上的起伏变化也并没有那么多,看着就并没有那么不舒服。而瞿颖 的角色,则实在是更加没有特色没有印象了,瞿颖演技原本就差,电影里的她也一如既往的单调平庸。也许导演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情绪的爆发点上很少有近景 或特写。虽然袁泉的表演还是比较水灵,但还是难以支撑起整部电影, 即便这部电影是拍摄于十几年之前,演技这一项仍然是要有所要求的,经典的影片不因演技 而落人口实。所以演员这个环节实在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缺陷。

之所以选择看这部电影,是出于论文写作的需要,作为一部比较老的电影,《春天的狂想曲》又拥有一个比较宽泛的叙事时间,在这点上,电影里可以容纳和包含的社会内容会非常丰富。

当 然,就影片来看,也正是如此。整部影片从主角赵黎明年幼时,一直跨越到了其事业有成的后半生。几十年的个人成长过程中蕴含了几十年的社会现实的变迁,可见 影片的跨度之长。时间上的跨度会让影片有历史感也更加厚实,比如五十年前的那部《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年抗战的时间段拉扯了一对夫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 合,但把时间拉开,也难免会让影片叙事流于表面。所以要么增加电影长度,当年《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分成了上下两部电影。而另一种方法,就要求导演砍掉细 枝末节而抓重点抓主体,《春天的狂想曲》也正是这么做的。导演截取了对于主角来讲重要的几个片段,对故事进行了构建。

影片以回忆 的倒叙开 始,进而以时间的顺序展示了赵黎明作为一个出色音乐人从小到大在音乐上所展示出来的造诣和天分,以及在情感上的磕磕碰碰。当然,如果只是这种模块化的放 映,影片其实并不会有多大的反响,那个年代人成长过程中挥之不去也避之不开的文革,就成了影片中最有力度的一个片段。社会与人的碰撞,总会让人显得无比渺 小,而这种挫折或者说苦难的经历,似乎也是那个年代的人所必须经历和承受的生活历练。

赵黎明在陕北农村的一年,不只是让他接受思 想上的改 造,更成为了他在音乐道路上一次难得的素材积累,无论是结识的朋友、经历的磨难,都在以无声的方式慢慢的打造着一个赵黎明。可以看出导演选取的片段都极具 代表性,在音乐家是如何炼成的道路上选取了很合适的角度。至于影片中生活现实的展现,虽然说不上有多么的真实可信,但从服装、语言以及胡同中人们的生活当 中,还是可以对当时做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是我选择这部影片的原因。

缺憾在于,这些片段大多数都有点普通,没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起 伏的情节 不够突出,人物的性格也不够出色,虽然做到了及格,但人们期望的总是优秀。每一个片段都有发现,但缺乏挖掘,这自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影片跨度较长的原因。不 过导演总是蜻蜓点水般跨过,也让影片的纵向发展有了障碍。

其实这部影片是一部很红很专的电影,音乐故事片的名号挂在头上,描写的又是积极向上的音乐人物。电影一开头就是寓意着祖国大好山河的镜头,片尾又是在圆明园废墟上万人的合唱场面,意识形态的因素在电影中体现的很深。

赵 黎明人格的高度拒绝了烟草商对其演出的赞助,甚至不惜于让演出推迟取消。这种符号化人物形象其实也是延续下来的传统之一,这与影片作为一部向五十周年国庆 献礼电影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尽管有这么浓厚的政治因素存在,但影片的质量还算过得去,理想主义的存在对电影来说其实也是好事,现实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在荧幕上体验一下何为完美。

全部评论

影片信息

春天的狂想

春天的狂想

影片类型:剧情

上映地区:中国

1

0

2

手机购票 方便 实惠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有害信息投诉举报电话:4006-059-500 举报邮箱:service@mtime.com
北京动艺时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6-2025 Mti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715号京ICP备06000714号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5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435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542号